婚禮禮儀節目主持司儀
時間:2018-12-24 閱讀:2144
作為一個婚禮禮儀主持人,有著推廣普通話的義務。目前,一些電臺的節目主持人本來有一口流利、純正的普通話,可主持節目時卻硬要模仿港臺味道,打亂語法表達方式,讓人聽了渾身起雞皮疙瘩。其實,真正的港、臺人是很羨慕和渴望講好普通話的。廣播電視的傳播對象眾多,要想讓眾多的聽觀眾接受節目的內容,就一定要用大眾通用的規范語言。節目主持人的語音應符合現代漢語規范化、標準化的要求,不讀別字音,用詞準確,語句通順,條理清楚,合乎邏輯,避免用方言俗語。
2.婚禮禮儀語言要通俗易懂
主持人面對的受眾比較廣泛,受眾的年齡、興趣、文化層次等都有所不同。要使更多的人能夠接受你所傳達的意思,就必須要求主持人的語言通俗、易于接受。
主持人的語言需要經過加工提煉,在傳情達意上要求明確、清楚、自然、大方,讓人一聽就懂。將口語的句式簡短、通俗易懂和書面語的精準融為一體的精粹口語是主持人追求的目標。中央電視臺節目主持人敬一丹的“一丹話題”節目中《教師流失》這一節目的結束語就恰到好處地運用了這種語言:
“我想起小的時候,第一次聽到“流失”這一詞是在一部科教片里,記得那部科教片是記錄泥石流的,伴隨著泥石流爆發的可怕的畫面,我第一次聽到了“流失”這一詞,從此,一聽到這個詞,似乎就有一種不祥之兆。那么眼前的教師流失對教育來說恐怕也不是一個好兆頭,土壤流失了,秧苗怎么辦;教師流失了,教育怎么辦。今天教育搞不好,明天我們的經濟又將怎么樣呢?冰心老人曾經痛心疾首的說,我們不能坐視堂堂中華民族在二十一世紀變成文化的沙漠。我想,有的沙漠恐怕也是由綠洲一點一點變成沙漠,綠洲一點一點流失,于是就成了沙漠,從這個意義上說,眼前的教師流失是不是一個值得我們關注的信號呢?”
臺灣華視新聞主持人李硯秋是臺灣最佳主持人的歷屆得主。1991年華東發水災的時候,她到大陸來采訪,她在一次新聞報道的結尾,站在齊腰深的水里說:
“自從大禹治水以來,歷經幾千年中國人還在同洪水搏斗,但是老天爺在發怒的時候就要找這塊土地泄憤,土地無知,洪水無情,但蒼生何辜,面對這片瘡痍,真讓中國人對中國人感到慨嘆?!?br />
以上兩段話既有書面語言的文采,又有明白曉暢、通俗易懂的口語特點。
3.語言要機智得體
婚禮禮儀在節目主持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事先沒有預想到的情況,在完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,只有思維敏捷、反映靈活才可能作到應對得體,出口成章。這種即興應變能力,是與平時知識的積累、文化的儲備有直接關系的。比如人們所喜愛的節目主持人楊瀾,在廣州主持的一次文藝晚會上,因為中途謝幕退場的時候,不小心踩空臺階,滾到臺下,這時候臺下的觀眾嘩然,只見楊瀾一躍而起,面帶笑容鎮定的對觀眾說:“真是人有失足,馬有失蹄,我剛才的獅子滾繡球滾得不夠熟練吧??磥磉@次演出的臺階還不那么好下呢。但是臺上的節目會很精彩,不信,大家瞧她們?!痹捯魟偮?,全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。這樣的應對確實是非常機智的,這確實跟她本人各方面的修養分不開。